為了協助客戶掌握最新趨勢與應用,明導國際(Mentor Graphics)日前在新竹舉行年度Mentor Forum技術論壇,除了展現其創新產品與完整設計方案如何協助工程師克服晶片設計的復雜挑戰外,還特別邀請ARM、高通、展訊和臺積電等領先業者擔任與 會講師,分享最新的IC與系統設計技術。
明導國際臺灣區總經理林棨璇在開幕致詞時表示,2014年明導在EDA軟/硬體市場營收創下新高,位居市場第二名。其中,實體驗證、DFT、PCB均保持業界領先。尤其是DFT成長最多,市占率達60%。
此外,2015年硬體模擬(emulation)也將贏得市場第一的地位,同時在混合訊號模擬、模組驗證方面也表現優異。面對快速成長的物聯網應用,明導將持續提供領先的系統設計解決方案,透過把不同技術整合在一起,以更先進技術協助客戶克服設計挑戰。
加速中的產業整并行動
面對近來半導體產業頻頻出現的大規模購并行動,明導國際董事長暨執行長Walden C.Rhines(Wally)特別以“Merger Mania”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探討業界整并對產業帶來的影響。
半導體產業的整并多年來持續進行,但今年更佳的劇烈。根據統計,截至2015年8月,大型半導體業者合并的數量比過去5年來增加了三分之一。特別的是,合 并公司的平均規模是過去5年來的5倍之多。像是NXP/Freescale、Intel/Altera、Avago/Broadcom這三個合并案的金額 均超過百億美元,更是創下了業界紀錄。
回顧從1965年代起,半導體產業便開始“解構”(deconsolidating)。在1965到1972年間,就有29家新公司進入市場。不過即使產 業分分合合,從1972年到2014年,第一名半導體業者的市占率卻幾乎維持相同,而且,前五大業者市占率總計也保持一定水準,只有近兩年稍有增加。這都 意味著,即使領先的業者時有更替,但市場本身卻會維持一定的平衡。
不過,由于2015年出現的大規模整并,從長期趨勢來看,2015年是第一次出現了明顯的變化。2015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導體業者的市占率總計較之前1984年的最高點增加了3%。
經濟規模、財務杠桿以及政府法規通常是推動購并行動加速進展的三大因素。但由于晶圓代工廠已為晶圓制造提供了顯著的成本優勢,因此購并帶來的經濟規模效益是非常有限的,同時,從營收規模和獲利能力的歷史資料來看,這兩者之間也并沒有必然的關聯性。
產業合并是否會對研發支出帶來影響
從歷史來看,半導體業者的研發支出幾乎是每年成長,2015年預估為608億美元,到2017年將成長到692億美元。研發支出的增加,也使設計專案數量也隨之成長。
或許有人會覺得,至少公司整并后,會減少對EDA軟體工具的支出。但同樣地,根據過去的資料,從1996年開始,整體EDA營收與半導體產業營收大概都維持在2%左右的比例。
此外,隨著晶片設計復雜度的攀升,對于驗證的需求更是日益增加。以設計工程師與驗證工程師人數的成長趨勢來看,過去四年來,前者的復合年成長率為 2.75%,而后者為12%。因此,從去年起,驗證工程師的總人數已經超越了設計工程師。如果此趨勢持續下去,未來絕大部分的設計時間都將是用在驗證。
另一方面,更大規模的公司會形成更大規模的設計團隊嗎?就設計效率來看,一個10的人的設計團隊,成員間的互動次數總計會有210次,然而若增加到20 人,則互動次數將增加到220次,呈指數性的暴增。所以,擴大設計團隊對軟體開發來說,并不會帶來效率的提升或縮短開發時程。
在產業購并行動中,即使合并后公司的研發支出減少,但離職的工程師不管是自行創業或是另謀高就,都仍會有研發支出。因此,盡管產業變動劇烈,但過去32年來,研發支出占半導體整體產業營收約維持在14%左右。
所以,不管產業如何整并,設計專案數量仍將穩定成長。而且縮減的研發支出反而會為其他業者帶來機會,例如,TI、NXP等公司退出基頻市場,變讓聯發科、展訊、高通等公司大展身手。
與此同時,整并帶來的效益終究是有限的。例如,被收購公司的未來獲利能力會有風險、太多合并行動將推升收購金額、以及過去大型購并案并不一定能確保成功等等。也因此,雖然購并趨勢可能會繼續發展,但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它畢竟不是解決業界面臨困難的最好方式。
新興應用將帶動更多設計活動
不管產業購并如何劇烈,隨著技術與市場的進展,過去多年來半導體業的領導業者卻時有更替。從資料來看,過去30年來,能夠一直保持在前十名位置的公司可說是寥寥可數。
面對行動通訊技術推動下,通訊和汽車市場將快速成長。同時,智慧型嵌入式裝置、物聯網等新興應用將進一步推升半導體的研發支出,也將會有新的市場領導者出現。特別是,物聯網將會為半導體業者帶來絕佳的成長商機。
Wally指出,在物聯網時代,更多系統業者將自行設計晶片,這對晶圓代工業者來說會是個好消息,因為會有更多業者從事晶片設計的工作。這些人并不是傳統的晶片設計工程師,他們試圖整合MEMS、類比、數位電路,低功耗晶片組,來解決系統應用的問題。
因此,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專精于整合感測器、MEMS、晶片等不同元件的設計公司。而它們不像傳統的IC設計公司,不強調復雜的數位電路設計以及先進制程節點,但以系統整合的角度來看,卻是非常先進的。
這對明導來說也是非常正面的發展,因為明導能為這些不熟悉IC設計的開發人員提供所需的軟體工具。明導已于今年初收購Tanner EDA公司,就是著眼于提供低成本、以類比為主的完整IC設計流程。
即使制程技術面臨更加嚴苛的微縮挑戰,但Wally仍樂觀地表示,現在業界已朝5奈米制程邁進,技術的進展將持續下去。同時,新應用也將帶來新的設計需求與新的使用模式,這都有利于EDA業者的長期發展。
同時,明導已建立了涵蓋EDA、嵌入式系統、PCB、汽車設計、機械分析等各類方案,并擁有廣泛的系統業者客戶群基礎,將能夠以更完備的系統設計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從事各種新興應用設計的需求。